如果说有哪个词能概括中国企业的命运,毫无疑问,那就是——“活着”。

一、中国人的税负

 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,2021年中国的宏观税负为36.1%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意思就是,任何两个中国人之间发生3块钱的交易,就有1块多的钱是被政府拿走的。不知道这钱比起黑社会的保护费是高还是低呢?

  从具体数据上来看,2021年,中国不包含国企和事业单位的财政总收入为397,478亿元,其中包含,全国税收收入172,731亿元,社保基金总收入68,205亿元,医保基金总收入28,710亿元,预算内非税收入29,808亿元,政府性基金收入98,024亿元。2021年中国的GDP总额为1,149,237亿元。此项占比为34.6%。

  此外,中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755,544亿元,利润总额451,65亿元。按照国企利润所得计算,占GDP比率为3.9%。但事实上中国的国企垄断了国内所有的基础生产资料,包括水、电、石油、通信、交通、金融、土地等几乎所有领域,所有国有企业都因其垄断地位而拥有定价权(尽管这权力由政府控制)。

  理论来讲,国企的垄断性收入都可记为财政收入,因为这是政府所有,政府管理,又拥有绝对垄断权,所以拥有定价权。而且这些国企是完全听从政府的要求来运作的,其营收都是可以由政府间接支配的。而国企的营业收入占GDP的比率高达65.7%。这么来看,世界银行的宏观税负肯定是低估了的!

  如此数据来看,中国人的税负压力是极其高的。

  福布斯2009年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,中国高居第二名,略低于排名第一的法国。这项指数后来停止发布了,估计全球反对的政府过多,颇为可惜。

2009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
2009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

  不过,这么多年以来,中国的税负只有可能增加,不可能减少,因为从2009至2021年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0.5%,财政总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.9%。财政总收入增速每年比GDP高接近1.5%。十几年下来,不知道中国人的税负痛苦指数是不是已经超过法国了?

  但可以肯定的是,“中国人民”这只鹅,毛已经快拔完了!这也导致,政府现在只能通过罚没等粗暴手段增加收入,也就爆出近日“承德码农翻墙工作,全部收入所得105万被没收”的新闻。

  因为中国人民是没有选票的,所以政府收割的镰刀只会越挥舞,越有力;而中国人,也只能最后剩下韭菜根苦苦挣扎,现在更是要担心“镰刀变锄头”,连根挖了!

  这就是中国人民目前的状态,只剩韭菜根,只能苦苦挣扎地“活着”。

  而这也是中国所有企业的状态,一种苦苦挣扎地“活着”的状态。

二、中国企业的“活着”

  “活着”的企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?

  1. 生存第一:经营普遍处于灰色地带或者违法边缘;
  2. 目光短浅:蜉蝣之命,怎期来年?朝生暮死,但尽其乐;
  3. 管理粗放:难以建立科学管理体系,企业上下专业不足;
  4. 先进技术薄弱:创新很足,但都用来省钱了。

1、生存第一

  中国的企业(这里就不算外企了,外企应该算作外国的企业吧!),只有四种命运:

第一种,小企业:

  基本上是靠“偷税漏税”省出来的钱,不这么做,老板们一年的利润所得还不如打工挣得多

  所以,冒着风险“偷税漏税”就只能是小企业主们唯一的选择!

  之前在国内我倒是见过不少还算赚了点钱的小老板们,但基本上五险一金没有按照要求交的,为什么呢?因为比例太高了!中国普通上班族的五险一金缴纳额很多已经接近到手薪资的1倍,有些甚至高达1.2倍!这个比例在全球也无出其二了吧!

  但是这么高的缴纳额,员工感受并不强烈,因为绝大部分都是公司承担的,员工的承担比例大部分只在10%左右。

  所以,小企业主们,在成本方面都只能“绞尽脑汁”。

第二种,中型企业:

  基本上是靠和投资人合谋,谋求上市后套现发家,因为企业的经营几乎没有什么利润。

  公司只有将所有的盈利全部投入到规模的增长中,才能拼得上市的机会。所以,中型企业都是疯狂生长。而这种疯狂,也包括吹起的泡泡和虚假的数据,“瑞幸咖啡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

  那如果老板不打算上市呢,那这样的企业要靠更多的“偷税漏税”才能幸存。这样的企业一般也撑不了多久,老板要么寻求保护伞,要么只能萎缩到一般人注意不到的规模。就像白垩纪—古近纪灭绝事件中能幸存下来的哺乳动物一样,个头小才够灵活,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生存。

第三种,上市企业:

  基本上是靠骗股民的钱生存。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利润率都极低,绝大多数企业的分红比例都比较低。中国2022年A股上市企业的平均股息率只有1.9%,这个数字在全球20个主要证券市场中排名倒数第三。如果单独以民营企业来看,2022年的平均股息率只有0.9%。而A股2022年的平均股息率较2021年大幅增长了35.7%,2021年仅为1.4%。可见2021年民营企业的平均股息率会更低,则表示2021年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更加不堪。

  因此,大多数企业只能靠绞尽脑汁制造“利好消息”,才能吸引股民投资,以获取成本低廉的现金流。

  很多企业的大股东们赚钱,也基本不靠分红,靠的是做庄制造股价波动套利。

  如果对中国企业近些年的行为有研究就会发现,中国所有的大企业都做金融借贷业务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主业几乎没有赚钱的!纵使恒大和碧桂园这样房地产牛市中的巨无霸,其利润很可能大多数都是负债前置所致,他们只是借了未来的钱,当作现在的利润。

第四种,“官二代和私生子们”:

  这是一群什么企业呢?央企和地方国企,以及依附于权力生存的企业。这些企业是用垄断型的资源,用最低廉的资金成本喂养着的,大都无需过多考虑生存问题,考虑的主要是政治和忠诚。

  不过,这“第四种企业”的状态,也是活着,只是他们活着的关键并不是钱,而是政治。


  综上而言,可见,中国的企业大都处于生存第一的状态,因为生存环境太过艰难,所以大多数企业没有精力考虑其他问题。

  所以,中国的企业道德底线低,管理粗放,技术落后,抄袭严重!所有的问题都在一点,在中国做企业,活下去真的很难!就像蛮荒世界中的幸存人类,兽性比人性更有助于生存!

2、目光短浅

  因为只能“活着”,所以很自然的,中国企业表现得非常“目光短浅”,常见的行为表现为:

第一、短期利润至上

  大多数企业都将短期利润作为经营决策最主要的依据。绝大多数情况下,企业没有长期发展的目标,都是眼下什么赚钱做什么。比如疫情期间的口罩、试剂盒,即使很多企业在相关领域完全没有经营基础,但因为短期利润可观,很多企业大举投入。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,哪里有食物,就飞到哪里。

  这也表现在中国曾大面积爆雷的P2P行业中,我看了很多这个领域的创始人,绝大多数都曾是非常失败的创业者。这些人在P2P领域中的短暂崛起也并非是经营能力提升,而是偶然成为风口的那头猪,但风停之后,最后摔下来之时,都非常惨烈。

  “赚快钱!”已经成为中国很多企业隐性的战略目标,虽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将这一条作为企业价值观列出,但不管哪个企业都按照这个标准行事。所以,很多企业经常改变战略,而非长期坚持目标。

  这是为什么呢?

  “人无恒产,则无恒心。”中国的企业,咽喉都被掐在政府手中,谁又有心长期经营呢?并且中国社会环境多变,自从1911年清政府灭亡以来,几乎10年一次360度大转向:

  • 1937年抗战爆发
  • 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
  • 1957年大跃进
  • 1966年文革爆发
  • 1977年文革结束
  • 1989年天安门事件
  •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
  • 2012年胡锦涛政府卸任,新文革开始
  • 2019年新冠爆发。

  这种情况下,企业选择短期利益为上才是最佳策略。个别坚守长期战略经营的,大都是以国外市场为主的企业。

第二、漠视社会和环境责任

  对社会和环境的投入,很多时候不能产生直接回报,而是长期的隐性回报。比如,社会环境改善,民众的信心更强,工作的投入度更高,也更愿意消费。环境改善,民众健康提升,社会的整体医疗成本就会下降,就能有更多资源投入到其他领域中。

  但在中国的环境下,对企业来说,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长期投入没有任何利益。

  一个家只有自己做主时,才会愿意长期投入。如果房子是租的,租约也很短,房东拥有任意毁约的权力,你会在家中置办高价值的家具吗?你会花大钱装修吗?

  更何况,房东自己都对房子漠不关心。比如,2023年中国北方的洪水,政府毫无作为!涿州政府甚至赶走外地救援队。这种情况下,企业有必要做那个比皇帝还急的太监吗?所以,洪水之后绝大多数捐款的企业都是被逼捐的,一部分是政府逼迫,一部分是民粹的民众逼迫。

  因此,企业很少长期关注社会和环境责任。短期做做样子可以,但长期关注,没有哪个企业愿意。

3、管理粗放

  中国企业的管理粗放体现在四个层面:

第一、老板

  中国很多企业的老板,管理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觉,随意性极高,非常多变,极少重视科学的方法。既不愿投入时间进行专业性的提升,也不建立辅助性的专业顾问团队。

  原因可能是很多老板都追求短期利益。

  而短期赚钱的机会,对老板们而言只需要两种能力:销售能力和社交能力。因此对老板而言,没有必要追求管理能力的提升,大多数情况下,建立关系和人脉,寻求短期赚钱机会,是更加紧迫和必要的选择。

  因此很多老板,都是很好的销售和业务人员,但管理和经营能力却是最大的短板。企业也往往局限于比较小的,但也能赚些钱的规模,但却很难成长。

第二、文化

  中国的企业,其文化之劣,各有千秋,最显著的我举三方面的例子:

  • 对员工的吝啬和压榨:很多企业,会将压榨员工的方式用到极致,我见过企业在员工正式入职前,设有培训期、实习期、试用期,中间还加个兼职期,只有通过试用期后,才会发放正常工资,其他时期都是按照试用期工资发放的。这种文化不止表现在入职阶段,方方面面都体现出经营者的绞尽脑汁。
  • 只有工作没有事业:虽然很多老板经常把一句话挂嘴边:“把工作当事业”,但老板讲出这话的意思是,“你要全心全力地付出”。但真正把一件事当事业,并非仅仅只需要员工付出就行,更需要帮助员工在其工作领域获得足够的成长,需要足够的培训,需要职业引导和长期规划。但后者是完全没有的。
  • 鼓励恶性竞争:有些企业追求公司内部的竞争,且唯业绩论,因此企业中业绩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最没有道德的人,用尽手段,占据最优资源,压榨下属,却被公司视为榜样。

  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恶性文化,比如:

  • “九九六”:加班无上限
  • 短视:只看重短期利益
  • 吃拿卡要:将腐败行为视作合理报酬
  • 员工就是员工:对员工缺乏透明和信任
  • 漠视员工:不关心员工福祉

  好的企业,文化都是相通的,比如早期的Google,Facebook,Netflex;而中国当下的企业中,管理水平最高的企业都在互联网,虽然很多企业“九九六”,但最好的企业文化也都在互联网。为什么呢?

  究其原因,在于三点:

  • 互联网行业曾经有一段较长的不在政府管控的时期,也是最容易脱离政府掌控的资源的领域,比如互联网企业不需要土地,不需要安全生产,不需要大量的银行贷款,因此,政府的手就很难伸向互联网企业。
  • 互联网企业成长于中国最开放的时期。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企业,网易、新浪分别成立于1997年和1998年,腾讯和阿里分别成立于1998年和1999年。2001年中国加入WTO,恰好是中国最开放时期之始。
  • 民间金融借风而起,各类风投、私募公司大量成立,并且涌入互联网领域。不但带来了充足的资金,同时也引入了很多最顶尖的人才。而优秀的人才,对优秀的文化有需求。

  以上三点原因,造就中国繁荣的互联网行业。因此,除了私募、风投和部分咨询公司因特殊原因略受润泽之外,其他很多行业几乎就是文化的盐碱地。

  目前而言,互联网行业仍然是政府的手最不容易触及的领域,但政府管控的手段却已经大超从前,如今网络已经没有自由,互联网企业也在凋零。

  如此趋势之下,更多的中国企业会发展出劣性的文化表现,这正是因为企业只能“活着”。“活着”,就难求成长;“活着”就离文明越来越远。

第三、制度

  绝大多数中国的企业只有两种制度:“没有制度”和“官僚制度”。

  一家企业如果拥有良好的制度,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点:

  • 遵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;
  • 拥有较高的员工满意度;
  • 保持灵活性,并且拥有不断自我优化的机制;
  • 能赋予企业竞争力,这种竞争力可以来源于成本控制、人才体系或者产品创新;
  • 保障企业的法律合规性。

  但中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,几乎都可以称为没有制度,因为绝大多数制度都是老板或者部门负责人的突发奇想。

  而我接触过的很多国内的大型企业,甚至是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上市企业,其制度都体现出一种浓浓的“官僚氛围”。这些企业的制度大多数只保障三点:

  • 企业的合规性,以不违反法律为先;
  • 最大程度减小企业的运行风险,即使牺牲其他很多有利企业发展的因素也在所不惜;
  • 保障领导者的权力。

  因此,中国的企业,极少能体现出Google、Netflex那样的魅力。其制度,要么让人不堪忍受,要么让人无所适从。

第四、员工

  员工最明显的表现在于专业性的缺乏: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能力,员工缺乏专业的工作技能和素养。

  这和国内的外企及部分互联网企业中,全面多样的培训体系差距巨大。原因主要是企业不愿意在培训上投入,因此行业内专业的培训机构很难成长。因此,这些企业的员工就很难得到专业的训练。

  员工的工作技能一半源于老员工的言传身教,一半源于自己的失败教训。

  而管理者获得的培训就更少!因为培训一位成熟的管理者,成本高昂。根据我之前在国内的工作经验大致估算,一位成熟的管理者每年的培训预算在50~100万之间,要维持5~10年,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位专业的管理者。这样成长起来的管理者,其管理技能才是成熟和完善的。

  但大多数企业很难承担如此高昂的培训成本,因此很多管理者都是靠自己的悟性在成长。甚至有很多人是靠微信公众号来成长的,因为很多管理者甚至都几乎不读书!

  因此,这样的管理者就特别容易做出错误决策,而其中的员工也经常使用毫无优化的方式工作,造成企业高昂的运行成本。

4、先进技术薄弱

  中国的先进技术极其薄弱,从“国产高铁”和“国产飞机”被扒下外衣后,很多人就已经开始看到中国技术的真正面目了。而华为的陨落,也正是一次现实的案例演示。当其他国家禁止中国使用其先进技术后,中国看似强大的工业和生产力,看似强大的企业,都会轰然崩塌。

  其核心原因在于两点:

  • 一是先进技术的投入极高,企业不愿承担:因为房子不是自己的,花大钱装修就完全得不偿失;而且很多企业也没有如此规模的资金投入相关研发。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芯片、高铁、大飞机的研发投入,几乎都是政府行为。
  • 二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太薄弱:中国的技术剽窃行为都无法用“横行”来描述了,只能用一个词“猖獗”!剽窃的人,毫不畏惧,也无廉耻!甚至有剽窃者大放厥词,“我就是偷了,怎么了?有种你告我!”猖獗如此,也正是因为中国知识产权的维权太过困难,一是司法不独立,受政府操纵,二是即使胜诉,赔偿金额很多时候也少的可怜,有些情况下,甚至不够打官司的钱。

  如此情况,企业愿意投资高新技术,那就是天方夜谭!大多数企业,都投资短平快的应用技术!有些声称投资高新技术的企业,一方面是为了骗政府的钱,另一方面是为了骗投资人的钱。

三、一切的原因:利润微薄

  截至2021年12月31日,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4682家,2021年总营收64.97万亿元,净利润总额为5.30万亿元,净利率为8.16%。而这其中,金融行业企业的净利润总额为2.35万亿,在全行业的占比为44.3%;而金融行业在A股的企业仅有128家,企业数量在A股的占比为2.7%。

  2021年A股扣除金融企业后的平均净利润率为5.4%,而美股企业的非金融企业净利润率为9%~14%,几乎为A股企业净利润率的2~3倍。

  而净利润前十的企业,全是金融和垄断国企。

2021年A股净利润前十企业
2021年A股净利润前十企业

  可想而知,如果除去这些垄断国企和金融企业,中国上市公司中的民营企业的利润情况如何?

  而A股代表了中国最好的企业们,但它们却只占中国4800多万企业的万分之一不到。

 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1年中国大陆“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”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达6.2%。

1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

  什么叫“规模以上工业”呢?

  是指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。

  工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定义是什么呢?

  是指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。

  “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”就是指年营收在2000万~4亿人民币之间,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的企业。这些都是是中小企业中最好的企业。

2、那什么叫营业收入利润率呢?

  即“(营业利润/营业收入)×100%”,而“营业利润=营业收入-营业成本-营业税金及附加-销售费用-管理费用-财务费用-资产减值损失+公允价值变动损益(-公允价值变动损失)+投资收益(-投资损失)”计算得出。这代表了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得利润的能力。

  相比净利润而言,营业利润没有扣除企业所得税。中国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一般为25%,所以净利润一般为75%×营业利润。所以中国大陆“规模以上工业”中小企业平均净利润率为4.65%。相较之下,2023年8月份中国银行的两年期美元定存利率为4.25%。

  以这两年中国经济的恶化速度,今年中国大陆“规模以上工业”中小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大概率不如两年期美元的定存利率。如此来看,现在对中国的中小企业老板们而言,关掉工厂,定存美金都比经营企业划算,因为企业的经营有很大风险,很多时候还需要绞尽脑汁才能有这样的收益率。

  而以如此低的利润,如何能支撑企业的发展?对员工又岂能不苛刻吝啬?又怎会有钱投资高新技术?又怎会不弄虚作假?

四、最终的根源:无人看管的镰刀

  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利润率这么低呢?

  原因只有一个:政府收割的镰刀无人看管!

  中国企业的身上有三座大山:

  • 不受保护的产权
  • 没有监督的政权
  • 掐住咽喉的国企

1、不受保护的产权

  整个中国政府仍然处于“清政府”的状态: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!

  政府所有的作为就是,只要我想,我就能做!活脱脱一个为所欲为的土匪!

  因此在中国,最先需要做的,就是宪政!

  如果没有宪政,政府不会树立法制观念。

  政府没有法制观念,人权就没有保障。

  在人权无保障的时候,产权就是一种虚妄。

  因为人可以随便抓,随便杀,你的财产又算得了什么呢?

2、没有监督的政权

  政府的任何预算都应该被监督!预算从何产生?花在哪里?是否按照预算进行?

  民主政府中,政府的财税权都由议会进行监督。而且,政府所有的收税都要立法。

  而中国,这是一项不被监督的权力!

  政府的纳税,是想怎么收,就怎么收!都是政府说了算的,毕竟人大只是个橡皮图章,人民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!

  除了中央政府规定的税权之外,地方政府拥有无限制的执法权,可以任意罚没。

  因此,各种苛捐杂税,任意摊派,就无休止、无底线的施加于企业。

3、掐住咽喉的国企

  前面提到过中国的垄断国企,控制了中国几乎全部最基础的生产资源,石油、天然气、电力、水力、铁路、路路、粮食、土地、通信、银行、证券等等。中国的企业,甚至包括中国人,所有必不可少的资源,都被垄断性地控制在国企手中,因此这些国企拥有定价权。看看两桶油和国外的油价就知道了!

  这种情况下,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受市场调节,而是受国企的经营情况调节。因为他们盈利不够时,可以涨价来凑!所有这些成本就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居高不下。

  这其中有些是直接成本,比如电力涨价、石油涨价;而有些则是间接成本,比如居民的水电油粮房,价格高居不下,居民基本的生活成本就高昂,就需要更高的工资,企业就必须支付更高的工资雇佣员工;但同时,销售价格却难以提升,因为居民生活成本高昂,没钱消费!

  与此同时,还有许多非垄断性国企利用政府补贴和其他特权进行不正当竞争。比如某体制内学校要采购一批教学用具,而同时有一家国企来竞争,这家国企拥有远低于民营企业的银行低息贷款,政府的无偿土地资源,而且很有可能,国企领导跟教育局领导经常“互通友谊”。这种情况下,国企即使不垄断,也拥有极其不公的竞争优势。

  这些垄断的,和不垄断的国企,都掐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咽喉上,这种情况下,对民营企业而言,就只能使尽浑身解数去生存。


  有如此三座大山,中国企业怎会有高利润呢?

  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现状,而中国企业的现状,也影响着中国人的现状!

  为什么中国人活得这么辛苦,却收入低廉?因为中国企业的盈利微薄,没能力给中国人提供更高薪水的工资。

  为什么中国人找一个好工作这么难?因为中国的好企业太少,大多数企业只能维持“活着”的状态,也只能吝啬而刻薄!

  因此,中国企业的命运与中国人的命运如出一辙,都在辛苦地活着。“活着”,就是“穷山恶水”,就会“出刁民”!就会有那么多让人嗤之以鼻的企业和老板们!

  全文完!


  简单说明一下文中采用的数据源,基本都来自于中国政府官方渠道,或者采集自政府官网,或者采集自统计局官网。文中采用了2021年的数据。虽然2022年的数据已经发布,但是因为2022年有很多黑天鹅事件,比如政府的大规模留抵退税,以及上海封城等,所以2022年数据的参考性较低,故采用了2021年的数据。

留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