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中国网信办出了新规,其中要求各社媒平台和网站加强自媒体管理,其中有些规定让人匪夷所思,比如,“要求自媒体不得集纳负面信息、翻炒旧闻旧事、蹭炒社会热点事件、消费灾难事故”。
想必这样一来,自媒体上再也不会有“铁链女”,再也不会有“唐山打人事件”,天下太平,一片祥和气象。
这让我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:
卖饭的被禁止后,人们会不会吃屎?
关于这类问题,我们都需要先从用户入手。我们可以大致将用户分为三类:
- 之前一直买饭吃的人;
- 之前一直买屎吃的人;
- 既没买过饭,也没买过屎的人。
有一类我没有列,那就是“既吃饭又吃屎的人”。我想这类人大概不会存在,品尝了饭的美味,体会了饭的营养,再回去吃屎,除非精神不正常,否则是不可能发生的。
有一种情况会让人感觉某些人既吃饭,又吃屎。就是那些明明偷偷地在吃饭,偏偏在大庭广众之下,鼓吹吃屎好的人。他们自己一口屎也不吃,但为了挣到吃饭的钱,所以要大吹特吹吃屎好。
那么,下面就让我们一一分析,这三类人,在卖饭的被禁止后,会不会买屎吃。
先来看之前一直买饭吃的人
之前一直买饭吃的人,几乎不太会回去吃屎。这些人吃惯了饭,是绝对不可能接受吃屎的。就像你用惯了Google,绝对不可能再去使用百度一样。
禁止了卖饭的,那就回家自己做饭;或者跑远一点,去别的不禁止卖饭的地方买。
而且,如果真有需求,禁是禁不掉的。反人性的行为,只会激发更有想象力的应对方法。比如,不让公开卖饭,很可能黑市就会出现。这可能也是那些经常买饭吃的人的另一种选择。
再来看那些一直买屎吃的人
这类人群可以分为两类:
- 默默地吃屎,从来不关心这世界还有饭这回事的人
- 为了维持自我人格,坚持说吃屎比吃饭好的人
第一种“默默地吃屎的人”,这类人比较专注,关注面比较窄,没有机会看到饭这种更有营养、更美味的东西,但一旦看到了,或者尝过了,大概率会成为吃饭一族,不会去吃屎了。
因为对这些人来说,他们不关心政治正确,也不关心理念价值,只要是对自己好的东西,就会接受,不存在障碍。
第二种“坚持说吃屎比吃饭好的人”,这类人的潜意识是知道吃饭比吃屎好的,但是因为自尊感不足,所以对维持自我人格的需求比较高,因此不愿意承认吃饭比吃屎好,反而要强调吃屎好。
因为如果承认了吃饭比吃屎好,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否定,而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威胁。因此,他们绝对不会承认吃饭比吃屎好,反而要否定吃饭,通过各种否定吃饭的行为来进一步证明吃屎有价值。
这也包括那些貌似“羡慕嫉妒恨”的人,他们知道吃饭好,但是否定吃屎对他们而言是否定人格,代价太大。所以他们只能继续吃屎,因此会产生对那些吃饭的人的恨。正是因为有了吃饭的人,才让他们陷于非常尴尬的地位。
最后我们来看那些既没买过饭,也没买过屎的人
对于初次尝试的人群,其家庭背景非常重要。
如果这些人之前在家里一直是吃饭的,那很有可能不会买屎吃,因为比起在家吃饭,吃屎的体验实在太差了;而如果这些人之前在家里一直是吃屎的,那就会面临不同的情况,第一次买什么吃就相当重要了,这就取决于他周围的朋友。
一个人第一次尝试新的东西,很大情况下是周围的朋友决定的,看到朋友在做,也有尝试的欲望,或者朋友带着尝试第一次。
所以,如果朋友第一次带着去了饭店,那估计就会成为第一种:一直买饭吃的人;如果朋友第一次带着去了屎店,那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种:一直买屎吃的人。
这就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,如果卖饭的被禁了,街上全是屎店,那很多人的第一次就很难接触饭店,大多数都会成为第二种:一直买屎吃的人。
总结
但饭终究是比屎更美味,更有营养。
如果是第一类一直买屎吃的人,随着生活的积累,大多数人都可能有机会尝到饭,会成为一直吃饭的人。
而那些第二类一直买屎吃的人,也会不断成长,他们对自尊感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,对维持自我人格的需求降低,因此会有更大的包容能力去接受饭,一旦他们开始接受,就会转变得既快,又彻底。
而最可恶的,反而是那些一直吃饭,却鼓吹吃屎的人。鼓吹吃屎好,对他们而言是有利的。越多人吃屎,他们的赚得也就更多。但因为禁止了卖饭,第一次接触屎的人变多,一直吃屎的人就更多。这是些聪明的恶人,靠出卖灵魂而活。他们是最难改变的人,也是不论在什么环境中,都需要扑灭的害虫。
留下评论